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五卷 腐土化血肉,潛龍待沖天 第273章 皇上,南風甚緊

關燈
已是十一月,廣東的消息已經傳遍北京城,可朝野都很平靜,因為皇上很平靜,一如往年,就在暢春園呆著,還招了幾位成年阿哥,帶著皇孫一起入住,享受著天倫之樂。其中包括大家公認已經失寵的四阿哥胤禛,還有很早就因廢太子案被冷落的十三阿哥胤祥,八阿哥胤禩雖然還被圈禁,皇上卻許他可以傳遞信件物品,據說胤禩呈上一本手抄的金剛經,皇上收到時還面帶笑容。

內廷傳出消息,說皇上有意覆四阿哥的王位,連帶八阿哥的罪,也要一並赦了,這事大家都不覺得稀奇,畢竟之前太子的事擺在那,他們父子之間爭爭合合,都見慣了。

廣東的事,皇上態度鮮明,意志堅決,就一個字:剿!

皇上讓大學士們議定剿賊方略,打爛廣東甚至南方無所謂,撕爛盛世顏面也無所謂,在皇上看來,廣東李肆這顆毒瘡已經熟透,毒全都在體外,徑直下刀割就好。

“跳梁小賊,何以為敵!?半省之地就敢稱王,千百年來,此輩絕無成事之例!爾等循著過往剿賊正理,開列將帥人選,議定兵馬調撥,三路而進,擊賊於驕狂之時!”

康熙說這話時的輕飄飄語氣,一直在大學士耳中回旋,讓他們也感慨不已。之前皇上還百般慎重,甚至抹下朝廷顏面,主動向李肆示好。如今卻像是肚腹暢快了一般,再不當什麽難事,這轉變未免太自然了點。

可接著他們就發現了端倪,這轉變一點也不自然,康熙甚至都不看李肆廣發的檄文,也不想跟大學士議定細節,完全只把廣東一省之事當作一縣之事那般淡然,拋開皇上身上那層英明神武的氣息,大學士們看到的是一只正將腦袋插進沙子裏的鴕鳥。

這一記耳光打得太響,大學士們明白了,皇上現在是滿眼金星,正頭暈目眩,想先緩緩氣呢。不說皇上,就連他們都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痛。這李肆實在不是人!你要反隨你,為什麽偏偏在皇上大談溫病調理,大局為先的時候反?偏偏就在朝廷屈尊降紆,封官許爵的時候反?之前皇上的方略徹底失敗,似乎還助長了李賊的氣焰,皇上還能對他們臣子談到李賊,不知道是下了多大的功夫,才能強撐起顏面。

聖賢雲,主辱臣死,大學士們戰戰兢兢地開始商議對策,而南書房的翰林們,心態卻更為覆雜。

“聽聞外海洋夷中有名為‘英噶禮’之國,船艦炮利,國力甚強。這李肆定國號為英,用心昭然若揭,他也就是靠著槍炮犀利,才敢起悖妄之心。此人定是倚洋夷為父母,壞我華夏法統。循著此理辯駁,他李肆無君無父的面目,天下人盡知。那時不僅無人響應他,他手下黨羽,也該自慚無顏面對祖宗,就此紛紛散去,我朝廷不費刀槍,即能潰滅此賊!”

南書房的翰林院編修王敬銘自信滿滿地說著,不少人都點頭說好,這是絕其根本之策。

他們接下的任務,是駁斥李肆《英華討虜檄》,征剿李賊,自然得言明朝廷大義,讓天下人盡知李賊的醜惡面目。輿論戰場的重要性不下於刀槍血肉的戰場,這些翰林一個個都熱血澎湃,滿肚子搜刮辭藻,要堆砌出一篇華麗雍容,大義凜然的文章。

聽得這話,接觸過李肆一事的翰林卻是冷眼以對,看這王敬銘的眼神如看傻子。

“丹思兄,你剛入南書房,李肆此人,你還不知根底。他是韶州英德人,英德古時稱英州,他以此為國號,是自詡華夏正朔,若是落題於此,怕是要把天下讀書人的心都引偏,去想我大清的國號來由……”

翰林院編修惠士奇搖頭,他看出了一些端倪。

“何謂偏?我大清開寰宇之新世,砥華夏之新基,國號自不能再循古守舊,這般道理,明理之人就該想得通!”

侍讀學士張廷玉趕緊插話,這個方向可是大逆不道,深論下去,能不能散李肆黨羽之心不知道,南書房諸人的心怕是要先散了。

“可滿天下千萬讀書人,也難保有昏聵腐愚之輩,若是深談此事,也難保不會惑亂他們的心思,因此這國號一事,不必細談。”

張廷玉讀老了聖賢書,自然知道這事可不能細細去掰,斥責了惠士奇後,也否定了王敬銘的提議。

“李賊這檄文,只泛泛而提我大清乃外族而入,得國不正,連說辭都沒有,都不值批駁。而更多是在講天道,什麽許人自利,什麽結國而利萬民、利天下,他立國是衛護這天道,他為君是領受天命,衛護萬民,這是混楊朱和老莊之說。於我輩讀書人而言,本就是謬論,愚以為,就循著三綱五常,斥其毀我華夏法統,彰示我大清正朔之位就好。”

徐陶璋發話了,他是今年的新科狀元,而王敬銘則是康熙五十二年的恩科狀元,和早早入宮,深得帝心,狀元是由皇上親點的王敬銘相比,他的底子更紮實,對觸及法統之事也更敏感。

張廷玉是此次會議的主持,覺得這個立場堂堂正正,正要點頭,惠士奇又發話了。

“就怕此論又發何為正朔之爭,我華夏法統自是以三綱五常為基,也要觸及天命之論,國受何命而立,說的就是以何為國!李賊之檄文,即便偽逆,但也在回答這個問題,若是朝廷避實就虛,只提正朔,不提正朔之源,正朔之根,怕是要落在下乘。”

這一番話,說得諸翰林面面相覷,張廷玉淡淡看著他,眼瞳裏卻翻滾著憎惡的精光,這個惠士奇,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!皇上幾十年仁治,不就是在建這個正朔?可要命的是,眼見盛世而臨,正朔之名深入人心,李肆卻反了,還拖著一省工商草民一起反了,一巴掌將這仁治而得的正朔給扇飛,再提這一點,怕是繼續自打耳光。

那麽這正朔,就要上溯到我大清滅李闖,報了李闖滅前明之仇,由此而繼承前明基業,這是順治朝的底調,也算是正理。

可問題是,今上幾十年仁治,已覺不必再提清繼明之正朔,而是得天下人心來的基業,如今又要老調重提,是不是顯得太心虛了?

所以張廷玉很惱怒,如果他們南書房不能湊出一篇討賊檄文,將李肆的檄文從道義上實實壓倒,他們這些讀書人,恐怕要辜負身受的深重皇恩了。

對了,闖王……

張廷玉腦子猛然清靈,底下傳回的消息,說廣東民間,也有人傳言李肆乃李闖之後,不管是真是假,這層皮蒙在李肆身上,他可是脫也脫不掉,嘿嘿……看天下人,還敢有誰跟你李肆打交道。

“闖王之後,要再興民不納糧,奪紳之產,毀華夏根基之事,嗯嗯,好、好、好啊!”

暢春園澹寧居,康熙看了張廷玉呈上的討賊檄文底稿,一直繃著的顏面終於舒展開了,這盆臟水潑得好!

點出了幾個不合意之處,張廷玉渾身通泰地退下了,接著康慈傳了另一人進見。

“胤禛,你看……廣東之事,是不是要派下大帥,掌大將軍印,執全盤而剿李賊的好?”

康熙和顏悅色地問著胤禛,頓時讓胤禛眼角發熱。

不容易啊,盡管皇阿瑪沒有直接道歉,但這一問,已是言明後悔之心。

“兒臣以為,廣東李賊,三面受圍,一人居中,有些顧此失彼。還是分三路運籌的好,如此不僅可顯我朝廷並不以廣東事為撼動根基之亂,還可免除西北策妄阿拉布坦借機生事之心。”

征剿李肆的方略,胤禛跟手下人已經細談過了,如果設大將軍之位,統籌大局,有幾個壞處。第一自然就是難以調度,但這僅僅是細節,更大的壞處是,這就讓策妄阿拉布坦看出朝廷的處境,要借機出兵。

這兩條是公,而以私這一層面來看,盡管他胤禛在康熙眼裏的印象轉好,甚至還傳出了可能覆他王位的風聲,但他肯定撈不到大將軍之位。若是由其他王公重臣得了這大將軍之位,對他的未來並沒有好處,畢竟他這個人,在朝堂和宗親裏的名聲並不好。直接籠絡這位大將軍,難度太高。

沒錯,現在胤禛已經轉了心思,這一番起落,讓他看到了皇阿瑪的軟弱,皇阿瑪不再是那個英明神武的聖君。他就經常在想,如果換了他是皇上,那李肆恐怕還是李北江的時候,就已經被他解決掉了,哪能養虎為患到現在?

所以,他想當皇帝,他也覺得自己能幹得更好……

籠絡重臣還做不到,那就籠絡未來的重臣吧。不設一路統帥,分路的臣子就好籠絡,特別是湖南的年羹堯,有希望獨當一路,設了總攬全軍的統帥,功勞就到不了年羹堯身上,也就沒辦法讓他和年羹堯緊緊相附。

“嗯?真沒想到,你也開始能顧全大局,有持重之心了。”

康熙有些意外,也有些欣慰。

“小弘歷呢?帶他來見見,咱們父子爺孫三,今天就好好聚聚,再不談國事。”

康熙不再提廣東之事,他想見見孫子,五歲的小弘歷很是乖巧,一家人游游園子,也能寬慰一下自己這顆破碎的心,不再去想那該死的李肆!當初收到李肆造反的消息時,他就覺渾身惡寒,到現在還沒消掉。

攘外必先安內,朝堂文武齊心,一家相處怡然,康熙這才覺得自己緩了過來,有信心面對李肆那惡賊。

“皇上,南風甚緊,游園可得穿厚些。”

正要出行,小太監獻媚地多嘴了一句。

“拖出去!杖斃!”

壓住的寒氣倒灌入心,康熙額頭青筋猛跳,咬牙呼喝著。

第五卷 腐土化血肉,潛龍待沖天 第274章 斷發為明志,斷頭是征程

廣州東南的黃埔,原本是一片荒地,就一些漁民聚成村落,靠江胡亂搭建的小碼頭裏,還停滿了疍民的舟船。

這一年的十一月,風寒水冷,可黃埔的漁民和疍民心頭卻熱得發脹。黃埔大開發,如山一般的銀子投了過來,他們只是受了點邊角,過往的苦日子就一去不覆返。漁民隨便亂占的漁村被青田公司買過去修建新的黃埔港,每家都落了幾十上百兩銀子的補償,漁民還得了未來黃埔港的一個職位,什麽引水員、清港工、港口巡丁,每月至少二兩銀子的收成。

靠著正在平地的黃埔港,一座像是軍營的建築群已經立好了,穿著赤紅軍服的兵丁來來往往,暫時還沒工作的漁民就操持起小生意,向這些兵丁兜售各類雜貨。

天亮不久,漁民們推起小車,一如往常,又聚到了營門外準備售貨,卻被大批“無常”攔住。漁民們認得,這是禁衛署的兵,一身黑襖子,白皮帶縱橫交叉,黑八角帽下,白帽檐遮著額頭,冰冷眼神射過來,讓人不寒而栗,所以被民人稱呼為“黑白無常”。

“上午講武堂戒嚴,下午再過來做生意!”

一個軍官對他們叱喝道,語氣雖然冷硬,態度卻不粗魯,兵丁們也沒有揮搶驅趕,只是將漁民隔在一條線外。漁民們哀嘆一聲,紛紛散去。

“官長,是不是什麽大人物要來啊?”

好奇心重的人留了下來,還這麽問著。

“這裏全是大人物!”

那軍官沒好氣地答著,他自然不會說,今天是李肆在講武堂召見所有學員,宣布講武堂正式開課。

黃埔講武堂初建,就草草一片營房和教室,入住的不僅有短訓班的學員,還有第一期面向廣眾招收的正式學員,總數上千人,正穿著一身赤紅制服,頭戴八角帽,肅立在操場上,等候李肆訓話。

圍住操場的布幔被風吹得呼呼作響,這一千多人裏,短訓班的學員最為緊張,他們清楚,今天這“開學典禮”可不一般,有很多大事要發布,其中不僅有英朝武人銜級,還有他們這些短訓班學員未來的安排,前者是富貴所倚,後者是功業舞臺。

“肅靜!”

對面布幔後轉出來一圈人,黃埔講武堂負責軍法的軍司馬一聲呼喝,千多人轟聲踏步,迎接來人。

接著眾人眼睛就花了,剎那間,隊列裏的韓再興、何孟風等人就回憶起之前酒樓裏安威說到的那句話,他們武人的禮服,很是壯麗……

果然壯麗,一股漢唐之風迎面撲來,讓學員們震撼難語。

鮮紅鬥篷,銀亮鎧甲,那甲還是明光甲樣式,肩頭是怒目而視的睚眥首,帶著前檐的頭盔左右還有飛雲翅耳。頭盔頂上或是高立錦羽,或是大紅槍纓,各不相同,還有人是純白馬鬃,讓人看得心醉神迷。

賈昊、吳崖、張漢皖、王堂合、方堂恒這些小年輕,原本在軍中偶爾見到,都還覺得不過是個楞頭小子,可現在套上這一身甲胄,整個人的精氣神也完全不同了。

接著李肆出現,一身金黃頓時奪走了眾人的心魄,甚至都顧不得去看李肆身後那個英姿颯爽的絕麗女將。甲胄樣式和大家差不多,肩頭卻是龍首,明光甲的胸口,左右各一團龍身盤旋,匯在胸口處並作一顆龍頭。頭上錦羽比其他人還要高出一線。

“這一身穿著挺難受的,真像是個戲子。”

李肆站定,開口就差點把大家惹笑了。

“幸好這只是我們英華武人大典時才穿的禮服,穿成這樣來見大家,是讓大家看清楚,自漢唐而下,文人興教化,武人拓國疆,華麗和尊貴,不僅屬於文人,也屬於我們武人!”

這番話直灌人心,不僅勾起短訓班學員們的往日記憶,也攪動了那些新入學的學員內心。華夏自詡為禮儀之邦,儀表本就是最直接的體現,可自漢唐之後,武人地位急劇下降,連帶儀表冠冕,也都扯著文人的尾巴,只得文人的賞賜。

現在李肆將武人的地位擡起,在儀表上就下了這麽多功夫,在這英華新朝,武人前途,自是比文人還要光鮮。

“可是……文武分途,相互糾葛不斷,更是我華夏勢微之因。我李肆既在文,又在武,絕不願看到舊日禍事重演,歷代文人要背起亡國之罪,武人也不能免責!”

李肆今天不講天道,不講事業前路,卻直接講起了文武之分,這讓學員們都有些納悶。

將頭盔摘下,露出只有一頭青茬的腦袋,李肆環視這些學員,沈聲而言,解答了學員們的疑惑,也將他們的心神推到了沸騰的熔爐中。

“我華夏亡於夷狄,不僅是文人之恥,也是武人之恥。前明百萬武人,若是有一半盡心報國,天下何至於落入滿洲人之手!?即便是滿人得了半壁江山,我華夏還有一戰之力,可各路將帥卻只知己利,不知國仇,麾下士兵,也只知食祿而戰,不知為國而戰,更不知為我祖宗所開之華夏而戰,華夏淪喪,所有人都有罪!我武人更是難辭其咎!”

李肆拔高了聲調,講出了新朝武人的根本之策。

“或許會有人說,前朝國不知有民,也不知有軍,自然軍民都不知有國。而我李肆之國,不僅是武人打出來的,也是武人討來的,這國就是你們的國!你們的君王,現在是我李肆,以後是我子孫,但君為君,國為國,我李肆絕不會以君代國!”

“一國之君,奉行天道,恩沐萬民,這恩不是君王之恩,而是上天之恩。你輩武人,要守護的也非君王,而是君王所持之國。我李肆身為君王,有義務讓這國,化為你等武人之國,化為文人之國,化為工農商賈萬民之國!”

李肆環視眾人,所有人似乎都看到了他眼中的渴盼,那像是一份約書,徑直在心中展開。

“我李肆的國,上承天道,接華夏之根,下應萬民,續華夏之脈,你輩武人,願為這國效死嗎!?”

上千人同聲呼喝,這是前所未有的君王之論,李肆是在說,他這個君王也身負義務,為此他來跟大家定約,他立的國,是上古所述的人人之國,而非他的私國,若是做不到,他這個君王就是失職。而他們這些武人,要守護的先是國,然後是君。雖然看起來,依舊是君國一體,但他們武人為之效死的對象,不僅是李肆本身,還有李肆許給他們的約定。

“願意——!”

高呼的聲浪中,何孟風喊得尤為響亮,他其實還不是很明白,為何君國有差別,但是跟以前從上官和朝廷那聽到的激勵之語相比,李肆這番話就完全不一樣。雖然跟朝廷的說辭一樣,都只是一種態度,都要大家盡忠為國,可李肆卻說清楚了,為何要他們武人效死。

因為……李肆在說,這國是大家的國,不是他一人的國,既然是自己之國,那自然要如守護自己家人一般舍命。

到底“大家的國”是怎樣的,還沒人能搞明白,畢竟在他們心中,君國依舊是一體的,可李肆敢於提“大家的國”,這姿態已經是亙古未有。

甚至不少以前的軍標官佐都在想,其實李肆沒必要這麽低姿態的,可李肆說這話時渾身充盈著的氣勢,又不像是在跟他們商量,而只是宣告著一個不言而明的道理,讓他們這想法頓時就消散了。

“好像不止能求得富貴……”

這些官佐,包括何孟風,都這麽暗暗想著,只覺有一股深埋心胸的情緒,即將能在這個新舞臺裏得到舒緩甚至張揚。

“我們武人要以血,以頭顱來衛護自己的國,那就得有非比尋常的決心!”

李肆轉了語氣,這是在向眾人提要求了。

“武人要時刻準備著斷頭,這一點,不僅要時刻提醒自己,也必須讓世人看得清楚!一如我武人的儀表,讓世人都懂得尊重我們武人,因為我們和他們不同,我們是將死之人!”

眾人都凝神傾聽著,做好了要付出什麽的準備。

“韃子入中原,以剃發令折斷華夏脊梁,這樁恥辱,武人必須終生牢記!我李肆決定,身為武人,都要斷發明志!”

他拍了拍自己一頭青茬的腦袋。

“以我做起,終生斷發!”

沈默了好一陣,操場上千人同時摘下帽子,啪啪拍著自己的光頭,示意這一點咱們都已經做到了。何孟風一邊拍一邊想,這樣也好,就這麽幹凈利索,很是自在。

要當軍人,就得剃頭,李肆這新朝的一項古怪規矩就這麽定型了,其實李肆並不是為了什麽包紮傷口方便等等“現代”理由,而是想讓軍人這個團體對“國家”的理解更深一些,先讓他們跟一般民眾區隔開,是完成這項心理建設的必備條件,但他又不可能搞以前什麽臉上刺字的事,於是就把心思動在了頭發上。

打造一支知國的新式軍隊,而非只知官長和軍餉的舊式軍隊,是他對黃埔講武學堂的期待。這方面的工作,範晉的天刑社和聖武會要做內在的工作,而外在的工作,得由他以自己為表率。

“滿清三面圍困,還正在征發大軍,我們人少,可我們槍炮犀利,不僅如此,他們背後的朝廷,還難比我們的國!”

李肆終於談到了眼下的形勢。

“先賢雲,上下同欲者勝,這國既然是大家的,咱們並肩而上,勝利一定屬於我們!”

這話引發了一陣萬勝的歡呼,等歡呼停止,李肆語調轉沈。

“可勝利之下,犧牲在所難免,昔日我在青浦舉旗,是為了一個交代,今日在這裏,也為諸位作這樣一個交代,諸位即便死,也都是為得死國!死得其所!”

【第五卷終】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